美國總統拜登將會會見智利總統加布里埃爾·波里克,雖然這位南美洲領導人的政府已經召回其外交官離開以色列,這是幾個國家採取的措施。
兩位領導人將於10月31日進行雙邊會議,主要討論氣候變化和「非法移民」等議題,根據白宮上月底發布的聲明。
似乎公開上沒有計劃讓兩位領導人討論中東危機,雖然以色列繼續在加薩走廊進行行動應對10月7日造成1400名以色列人死亡的哈馬斯恐怖攻擊,危機日益嚴重。
「拜登總統應該向波里克總統提出以色列與哈馬斯在加薩的戰爭,因為像其他拉丁美洲左翼領導人一樣,他公開採取了非常反以色列的立場」,專注於美國-拉丁美洲關係的智庫國防民主基金會高級研究員Emanuele Ottolenghi對Digital表示。
Ottolenghi感嘆智利、哥倫比亞和玻利維亞的外交抗議不必要地升高了國際間的緊張情緒,尤其是這些國家沒有譴責哈馬斯在10月7日攻擊之後。
這些拉丁美洲國家,但是對以色列國防軍(以色列國防軍)入侵加薩強烈回應,尤其是當以色列國防軍轟炸賈巴利亞難民營週二,殺死哈馬斯指揮官易卜拉欣·比亞里,以色列人聲稱他藏在那個難民營。以色列部隊近日一再警告巴勒斯坦人撤離該難民營,因為哈馬斯成員在那裡。
以色列國防軍堅稱比亞里「監督加薩北部所有軍事行動自從以色列國防軍進入」,他也「負責2004年發生在阿什杜德港的恐怖襲擊」,以及指揮火箭向以色列發射。
智利、玻利維亞和哥倫比亞都召回了駐以色列大使,智利的波里克指責以色列犯下「不可接受的國際人道法違規」。波里克特別強調以色列對加薩巴勒斯坦平民的「集體懲罰」,由於平民死亡人數高 – 其中許多人是婦女和兒童 – 在以色列的行動期間。
左翼哥倫比亞總統古斯塔沃·佩特羅將以色列的行動稱為「大屠殺」,將以色列的行動比作納粹,這一比較引起以色列外交部強烈回應。根據《衛報》報導。
以色列外交部回應要求智利和哥倫比亞譴責哈馬斯,表示希望這些國家站在以色列一邊,支持其保衛公民的權利,而不是委內瑞拉和伊朗,「支持哈馬斯恐怖主義」。該部門指出,智利和哥倫比亞公民也是哈馬斯襲擊的受害者,以色列新聞機構TPS報導。
除了以色列-哈馬斯戰爭外,Ottolenghi指出美國與智利關係的重要性,兩國關係可以追溯到200年前,氣候和環境問題仍是首要關注事項,因為南美洲正日益成為國際問題的中心,由於大陸豐富的稀土礦產資源 – 這些都是生產電子設備、處理器晶片和電動汽車電池的關鍵成分。
然而,他警告智利正日益成為美國與其對手,尤其是中國和伊朗之間國際博弈的關鍵角色。他解釋說,中國已經採取「積極」政策,在拉丁美洲爭取更好的稀土礦產資源開採權,包括與玻利維亞簽訂開採該國豐富鋰資源的協議。
“智利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鋰儲量之一,這對拜登總統的綠色轉型計劃至關重要,”他解釋道。”此外,智利面臨嚴重的水資源問題,可以通過新技術解決。這是美國和智利可以合作的領域。拜登了解,美國需要應對中國在拉丁美洲日益增長的經濟影響,”他說。
國務院和國家安全委員會未能在發稿前回應Digital的評論請求。
Andrea Vacchiano和Chris Pandolfo為本報導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