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PRwire) –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公布新的移民估計數字,經濟拼圖中的一塊終於完成。
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鮑威爾周三表示:「數字實際上更高,這也解釋了我們一直在問自己的問題,即『經濟在去年幾乎每位外部經濟學家都預測會陷入衰退的情況下,怎麼可能增長超過3%?』」
美國經濟在疫情後實現了驚人的強勁復甦。通貨膨脹擔憂退卻,經濟指標一次次超出預期。事實上,某些指標似乎表現得太強勁。就業增長速度太快,顯然不利於通貨膨脹保持在低水平。消費支出增長也讓人感到匪夷所思。這些指標引發了經濟學家的擔憂,包括致力於降低通貨膨脹的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
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公布的移民數字增加,有助於解釋這次不尋常的經濟復甦,意味著勞動力市場可能不需要大幅放緩就能降低通貨膨脹。
2019年,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預測2023年淨移民人數將達100萬人。現在,該機構估計去年的淨移民人數為330萬人。這意味著人口和勞動力增長速度,高於統計機構和我們經濟學家的估計。
隨著更多人加入勞動力,就業增長速度可能比我們想像的更快。當就業增長速度超過勞動力市場可以吸收的程度,將推高工資和價格,從而推動通貨膨脹。我們在疫情後消費需求恢復時看到了這一點:由於企業難以招聘員工滿足消費需求,許多企業提高了工資和價格。
根據過去對勞動力市場的假設,去年每月就業增長可以在6萬至13萬人之間,不會對通貨膨脹構成壓力。但實際上2023年每月就業增長速度為此範圍的2到4倍,平均每月增加約25.5萬人。
但是,如果考慮到更高的移民數字,去年每月可持續的就業增長將調整為16萬至23萬人,雖然仍低於實際數字,但已不如先前預期的那麼嚴重。
現在我們知道勞動力規模由於增加的移民人數實際上更大,我們對就業增長速度過快而推高價格的擔憂也不再那麼強烈。對於關注每月就業報告的人來說,如果強勁的移民持續到今年,每月就業增加近20萬人的速度符合健康的勞動力市場。這一數字幾乎是沒有移民增加的情況下可持續水平的兩倍。
增加的移民數字也有助於解釋復甦的其他方面。人口規模擴大意味著有更多人進行生產和消費。事實上,我們直接將去年實質消費支出(以2017年美元計算以保持與美國經濟分析局統計數據一致)的0.1%增長歸因於近期移民增加。
增加移民直接產生的經濟活動,推高了2022年和2023年的實質GDP增長0.1個百分點。今年,我們預計強勁的移民將推高實質消費支出增長0.2個百分點,實質GDP增長0.1個百分點。
移民增加可能在某些行業推高了價格和工資。總體來看,我們認為由於增加移民也產生了更多產能,不會對總體通貨膨脹形成額外壓力。換句話說,增加的生產能力有助於抵消更多人口居住在美國可能引起的通貨膨脹壓力。
新的移民估計數字對我們和我想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來說,都是一個解脫。額外的經濟產能有助於理解那些過於強勁的經濟指標。特別是,聯儲局不需要像過去那樣大幅放緩勞動力市場,就能控制通貨膨脹。
長期來看,美國經濟也需要移民才能持續增長。我們人口老齡化和出生率下降,意味著勞動力規模在縮小。此外,由於年輕勞動力越來越少,社會保障和醫療計劃受益人越來越多,聯邦預算面臨壓力。
移民有助於解決我們長期財政挑戰。一項研究對2006年至2013年抵達美國的移民進行預測,預計在75年期間,每個移民的稅收將高於他們及後代將獲得的福利330,000美元。移民還為經濟帶來其他長期利益,如創新和提高本國勞動者生產率。
儘管如此,我們也認識到大量移民增加了一些州和地方預算的壓力。聯邦政府應考慮將部分移民帶來的聯邦收益轉移給承擔近期成本的社區,以緩解資源壓力。
實際上,我們需要明智的政策來維持移民帶來的經濟利益。許多常規就業和家庭移民途徑的配額都定在1990年的水平,當時美國經濟規模只有現在的一半。對於沒有高等教育或在美國沒有近親的人來說,除了在美國邊境尋求庇護外,基本沒有其他合法入境途徑。美國強勁的經濟加上許多地區的動盪,推動數以百萬計的人採取這一做法。
當然,目前邊境設施的能力無法滿足當前情況下的需求。但是,如果過度限制邊境流量而不配套擴大常規移民途徑,政策制定者可能會危及近期經濟增長的成果。
研究已證明,顯著擴大移民將帶來價值。為了最大限度發揮經濟效益,國會需要建立更多合法移民途徑,重新設計執法體系,並支持歡迎大量移民的社區。
國會在移民問題上採取行動已經非常遲緩。出於人道主義原因,我們應歡迎來自危機國家的移民;過去幾年也證明,經濟原因同樣重要。未來幾年,美國人口和經濟的活力將取決於今天在移民政策上的決定。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