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aPRwire) – 每年,美國政府花費資助藥物研發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製藥公司是主要受益者之一。這些公私合作促成了一些最重要的藥物發展,包括新型冠狀病毒疫苗。
但是,與此合作伴隨而來的是一個陷阱。根據美國政府如果資助企業開發新產品,政府有權「介入」並控制誰可以許可該產品。就製藥公司而言,這意味著政府可以將生產受專利保護藥物的許可證授予仿製藥公司,大幅降低藥價。
迄今為止,政府從未行使過其「介入」權利。但在12月7日星期四,拜登政府宣佈將推出一套評估政府何時可以行使「介入」權的框架。
「拜登總統認為醫療應該是一項權利,而不是一項特權,」白宮在聲明中寫道。「今天,拜登-哈里斯政府宣佈採取新的行動,促進醫療保健競爭和支持降低美國家庭的處方藥價格,包括發布一份建議框架,讓機構考慮行使由納稅人資助的藥物和其他發明的「介入」權,其中明確指出價格可以成為考慮是否向公眾開放的一個因素。」
時代周刊採訪的專家表示,雖然這一聲明不意味著政府實際上將實施法律,但以「介入」權為威脅已成功迫使藥品公司降低價格。
「’介入’權利一直最有效作為一種威脅。這就是為什麼它們從未被完全行使,」UCSF法律專業知識產權法和藥物市場專家羅賓·費爾德曼教授說。
在2001年的炭疽病危機期間,政府威脅將行使「介入」權以獲得治療炭疽病的抗生素西羅佛洛ks辛更便宜的供應。製藥公司拜耳同意將西羅佛洛ks辛的價格減半。
製藥公司長期以來一直認為,以天價銷售新藥的獨家權是資助數十億美元研發新藥所需的基礎。
「這將再次損害依賴公私合作推進新治療和治癒的美國病人,」貿易集團PhRMA的發言人梅根·范·埃滕在聲明中指出。「政府的行動將我們送回政府研究放在架子上的時代,而不為任何人帶來好處。」
但是,專家告訴時代周刊,專利制度帶來的高價是否真的促進創新並不清楚。一項研究顯示,2005年至2015年之間與新專利相關的78%藥物並非完全新的藥物。相反,它們是已存在藥物的改良版本,旨在通過所謂的「長壽化」過程延長藥物的專利期。
「長壽化」發生在製藥公司在專利即將到期時推出藥物的略微改良版本,然後為改良版本申請第二個專利,從而再獲得20年的競爭保護期,繼續以極高的價格阻止競爭對手進入市場20年。
美國公眾對日益高昂的藥價感到越來越不滿,藥價在美國高於世界其他地區。8月通過的《通脹紓困法》要求藥價上漲速度高於通貨膨脹的製藥公司必須向醫療補貼計劃退款。
本文由第三方內容提供商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領域: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實時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90個國家350萬台財經用戶終端。SeaPRwire支持英語、韓語、日語、阿拉伯語、簡體中文、繁體中文、越南語、泰語、印度尼西亞語、馬來語、德語、俄語、法語、西班牙語、葡萄牙語等多種語言的新聞稿發佈。
作為回應,製藥公司對《通脹紓困法》提出多起訴訟,聲稱該法案侵犯了它們的憲法權利。費爾德曼表示,以「介入」權利作為壓力很可能也被用來迫使製藥行業放棄反對《通脹紓困法》。「這對製藥公司發出了一個信息:合作,否則我們將採取你真正不喜歡的行動,」費爾德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