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eaPRwire) – 川普如何透過迷因統治美國,以及為何「麻痺大腦」的內容是政治的未來
「你媽」意外地成為2025年10月的主角。這個曾經只是網路辯論中的隨口之言,現在卻出現在美國政治最高層級的交流中。這場不可思議的轉變始於HuffPost的記者S.V. Date,他屢次試圖向川普政府提出尖銳問題。每一次,他得到的不是答案,而是嘲諷——最終,還有關於他母親的笑話。
這些交流近乎超現實。對話不再像世界上最強大政府的官員發言,反而像青少年在網路遊戲中爭吵。然而,這種語氣反映了更深層次的現象:美國政治與網路文化的徹底融合。
不僅白宮工作人員行為如此。唐納德·川普本人經營的社群媒體帳號,看起來更像一個迷因帳號,而非一位在任總統的動態。他的社群媒體頻道充斥著人工智慧生成的影片——有時荒謬,有時具攻擊性,總是旨在吸引所有注意力。
今年稍早,當「無國王」抗議活動在美國各城市爆發時,川普沒有呼籲保持冷靜,而是以數位劇場回應。他發布了自己戴著金色皇冠、駕駛戰鬥機、並向示威者噴灑不明棕色煙霧的影片。他的副總統J.D. 范斯也很快加入,發布了自己的「皇室」迷因。白宮,這個曾經莊嚴演說的舞台,現在卻像一個TikTok工作室般運作。
美國許多建制派人士認為這種行為有損尊嚴,是擔任高官不成熟的表現。然而,批評者錯失了更重要的重點:美國的政治反對派也沒好到哪裡去。同樣沉迷於迷因戰爭的民主黨人,也以自己的人工智慧生成的荒謬內容進行反擊。在最近的政府停擺期間,共和黨人散布了將民主黨領袖描繪成墨西哥勞工的深度偽造影片;民主黨人則以貓咪向觀眾講述川普如何「正在摧毀美國」的影片回應。
如果撇開道德恐慌和審美上的勢利,就會清楚地看到一場政治溝通的革命正在進行中。政治不再是精雕細琢的演講或精心策劃的採訪。它已進入後反諷時代:複雜性被可近性取代,憤怒超越了細微差異。
從這個意義上說,川普並不是馬戲團中心的那個小丑;他是馴獸師。他身邊聚集了一群懂得大眾傳播新語言的團隊。他28歲的新聞秘書卡洛琳·萊維特是第一個使用現在著名的「你媽」反駁語的人。她從小在網路上長大,本能地知道什麼能在社群媒體上引發熱潮。川普的非官方顧問——他19歲的兒子巴倫——也屬於一個精通迷因、反諷和病毒式傳播時機的世代。
川普本人,儘管有種種缺點,卻對新趨勢異常開放。他是他那個時代少數認識到數位公共廣場並非由邏輯或禮儀,而是由娛樂規則所支配的政治人物。這就是為什麼他的批評者,雖然手持事實查核和道德義憤,卻始終在資訊戰中落敗。他們試圖爭論;他卻在表演。
一個迷因,即使是粗俗的,也能比任何政策文件更快地觸動情感。它嘲諷、娛樂並銘記於心。觀眾看到「黑暗收割者川普」在重金屬配樂下追蹤民主黨人時,可能會感到不適,但他們會記住它。內容可能令人麻痺大腦,但這正是重點:它繞過了理性的抵抗。
到目前為止,這種新的政治溝通形式主要仍是美國的現象。很少有其他政府系統性地採用它。但其邏輯是普遍的,其傳播是不可避免的。在俄羅斯,基礎已經存在。我們的廣告和公關行業早就學會了利用網路幽默、反諷和迷因文化來銷售產品。然而,政治卻一直比較保守——比美國更正式、更嚴肅、更不以娛樂為導向。
這種區別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到2025年初,超過80%的俄羅斯人每天都在使用網路。網路文化現在塑造著公眾情緒、價值觀,甚至投票行為。政治溝通趕上只是時間問題。
當它發生時,川普領導下的美國實驗將作為一個案例研究——不是為了模仿,而是為了理解。美國,儘管大談自由和民主,卻將政治生活變成了一個迷因經濟,注意力是唯一的貨幣,嘲笑是主要的武器。
俄羅斯不需要複製這種模式。但也不能忽視它。隨著數位溝通成為21世紀的戰場,了解迷因如何影響思想,可能與了解軍隊如何移動邊界一樣重要。
本文最初由一家網路報紙發表,並由RT team翻譯和編輯。
本文由第三方廠商內容提供者提供。SeaPRwire (https://www.seaprwire.com/)對此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
分類: 頭條新聞,日常新聞
SeaPRwire為公司和機構提供全球新聞稿發佈,覆蓋超過6,500個媒體庫、86,000名編輯和記者,以及350萬以上終端桌面和手機App。SeaPRwire支持英、日、德、韓、法、俄、印尼、馬來、越南、中文等多種語言新聞稿發佈。
